发表时间:2025-01-04 浏览次数:
在大学校园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心情低落,就不由自主地被零食柜吸引,用高糖高脂的食物如薯片、奶茶等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不安?这其实是一种情绪性进食的行为。它并非源于身体的饥饿,而是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不自觉地通过食物来寻求安慰或逃避现实。
情绪性进食,作为应对机制的一种,是指个体在遭遇负面情绪时,选择进食以寻求心理慰藉。与饥饿性进食不同,它并不受生理需求的驱动,而是更多地为了缓解心理上的不适。然而,这种行为若长期持续,可能会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甚至进一步加剧心理健康问题。
01为何我们会在情绪低落时倾向于进食呢?
背后的原因与大脑中的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相关。当我们摄入高糖、高脂肪的美味食物时,多巴胺奖赏系统会被激活,产生短暂的愉悦感,从而暂时驱散负面情绪。但正是这种短暂的快乐,让我们的大脑逐渐产生了依赖,形成了情绪性进食的恶性循环。
02那么,如何有效应对情绪性进食呢?
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不要一感到不适就立即寻求食物的安慰。可以尝试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及与之相关的进食情况,以便更清晰地发现情绪与进食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前预警情绪性进食的冲动。
寻找替代行为
当情绪不佳时,可以选择运动、听音乐或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情绪,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调节情绪,还能避免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寻求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将情绪压抑在心中,与身边亲近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如果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致最爱的同学们: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所言:“不是事件本身引发了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情绪的产生。”让我们正视情绪性进食这一问题,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看法,用更健康、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情绪挑战。在青春的道路上,保持轻盈的心态,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
如果你也有心理上的一些小烦恼,欢迎向我们倾诉!
地点:介夫楼309旁(智能建筑学院心理咨询室)
联系人:厉老师
联系电话:0577-85100082
智能建筑学院心理健康中心
地址: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大道2555号 邮编:325016
版权所有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