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学院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要闻

中式榫卯之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中式建筑美学初体验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06-13 阅读:

6月9日,时值盛夏,灼人的暑气中,江楠建筑产业工人孵化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求知者。在这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们齐聚一堂,沉浸于一场以“中式榫卯之美”为主题的深度研学之旅。这堂融合了理论精粹与动手实践的文化课程,不仅揭开了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神秘面纱,更在两国青年学子之间悄然筑起了一座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课程伊始,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筑学院专任教师刘海玲引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们步入中式木构建筑的宏伟殿堂。从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显露的木构技艺曙光,到《考工记》中严谨详实的营造法式规范,再到紫禁城恢弘殿宇中“七梁八柱”所蕴含的精妙力学平衡,榫卯这一东方特有的结构语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科学内核在讲解中层层展现。

IMG_257

IMG_256

课上,刘老师带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们走进了两位木匠的故事:在“一根藤”门窗上倾注了半生心血的浙江天台褚师傅,以及以全榫卯结构再现赵州桥的“当代样式雷”王震华。在两位匠人手下,榫与卯这对阴阳相生的构件,仅凭自身的凹凸咬合便能实现“不着一钉,而浑然一体、固若金汤”的神奇效果。留学生们凝神聆听,眼中闪烁着对古老东方智慧的惊叹与探究的光芒。课间,一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对刘老师表达了对中式榫卯的浓厚兴趣。他深有感触地表示,榫卯连接无需钉子、胶水便能实现稳固结构,其背后蕴含了对材料特性、角度计算与力学平衡的深刻理解,这种古老智慧令人震撼。

IMG_258

IMG_259

IMG_256

IMG_256

随后,江楠基地的郑学奎校长对留学生们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向留学生们介绍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等专业知识。

IMG_260

IMG_256

理论落地,课堂旋即化身为沉浸式的营造工坊。留学生们分组协作,领取了材料包,依据严谨的图纸,积极投身到榫卯小木屋模型的搭建过程中。图纸上的抽象符号,在他们手中化作一根根真实的梁、柱、枋、椽。留学生们专注地辨识构件,细致比对榫头与卯眼的契合关系。偶有构件未能严丝合缝,他们反复调试角度、耐心打磨接口,直至豁然贯通。木槌清脆的敲击声、学生们热切的讨论声、教师们的指导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中哈友好的乐章。

IMG_261

IMG_256

刘老师在旁欣慰地观察着学子们的实践过程,指出:“榫为阳,卯为阴,阴阳相生,方成坚固整体。这不仅是精妙的建筑结构之法,更是追求和谐平衡的东方哲学之道。当同学们亲手实现这种‘天衣无缝’的结合时,便是对中国匠心精神最深切的认同。”这堂实践课,让抽象的东方智慧跨越了语言的藩篱,在亲手触摸与构建中,于年轻的心灵中植下了理解的种子。

IMG_262

IMG_256

一座座微型榫卯木屋的成功落成,其意义远不止于手工制作的完成。在“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东西的宏阔背景下,它象征着又一座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正在青年一代手中搭建。榫卯技艺所承载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东方哲理,正如《礼记》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正是超越国界、促进文明互鉴的深沉力量。当哈萨克斯坦学子指尖的每一次精准对位与中国千年木艺的温度相触,这堂匠心独具的课程便完成了其最深刻的使命——让两种文明在榫与卯的精妙契合中,共同构筑起一座理解互信、友谊长存的精神殿堂。

IMG_263

IMG_264

IMG_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