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砼心筑梦,双碳有我”实践队前往大南街道生活方式体验馆开展实践活动。
大南街道于2020年3月正式启动绿色生活方式试点工作,通过“一年探索三年行动、五年规划”路径,致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参与、全民共享格局,积极展现·新时代,'重要窗口”基层面貌。本次活动为非遗体验活动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古法造纸又称造纸术,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属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造纸术加速了文字的传播,扩大了文化交流,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推动了文献的生产发展。
竹丝镶嵌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白桃木或翻簧刻成人物、花鸟等浮雕,以暗榫紧扣,镶嵌在底纹上的工艺品。
为1882年温州艺人潘阿明所首创,曾一度失传。建国后,温州市艺雕厂仿效郑板桥笔意制作的竹镶嵌屏风、挂屏,精致美观,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竹丝方格纹样上拼贴出以白桃木剔出的主题形象,通常有山水、花鸟、博古、人物,凸现浮雕效果。制成客堂屏风或挂屏,是高雅的家居陈设。清代多以名家书法做成条屏或挂屏悬于中堂,因颇具书卷气而赢得世人青睐。
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随着收藏时间久远,篾丝篱底纹的本色还会逐渐由黄而红以致棕红呈现古董色,显得特别珍贵。
参观并服务到活动中,使队员们更细致的了解非遗,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思想得到了洗礼,心灵进一步升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触颇为深厚,感受到了华夏文明传承的雄厚!今后一直保持对非遗的热情!